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所以秦始皇为了死后能够继续统治世界,决定复刻一座咸阳城带入地下。于是在其即位的第二年便开始修建这座举世无双的陵墓。公元前208年秦始皇陵墓修建完毕,一共用了39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用工最 ...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所以秦始皇为了死后能够继续统治世界,决定复刻一座咸阳城带入地下。于是在其即位的第二年便开始修建这座举世无双的陵墓。 公元前208年秦始皇陵墓修建完毕,一共用了39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用工最多的时候达到了70万人,也因此修建完成后整个陵园辐射面积达到了56.28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比埃及胡夫金字塔的占地面积足足大了1000倍。 正因为秦始皇陵规模宏达,也因此其开发问题引得了全世界的关注,不过时至今日秦始皇陵依然没有任何开挖的动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技术水平打不到要求这里所说的技术水平包括文物的保护技术以及对陵墓的开采技术。 文物保护水平 1974年兵马俑被发现之时,这些陶俑都是带有颜色的。但是其出土不久,由于其接触了氧气,使得这些鲜艳的色彩迅速脱落了,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况。 况且1959年的明定陵事件致使大量的珍贵的丝织品,以及诸多名贵的字画文献损失殆尽。也因此现在的制定的考古发掘原则为保护性发掘,根本不会主动挖掘任何帝王级的大墓。 陵墓开采技术水平 我们仅拿秦陵地宫这一块区域说说,司马迁《史记》中写到秦陵地宫的大致情况;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如果想开采秦岭地宫有以下几点难度。 第一、秦岭地宫规模巨大,上部封土长宽接近500米,高度接近80米。如果想要开采秦岭地宫,那么必须一层层的把封土全部去除,工程量可想而知。而且去除的时候地宫会不会因此产生坍塌或者其他情况又是一个未知数。 去除之后,整个地宫需要建造一个跨度为500米×500米的保护厅,这又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第二、秦陵地宫面积也是非常巨大,根据现代科学家探测,秦始皇地宫在地面以下35米,内部空间的东西长度为170米,南北宽度145米,墓室高度达到了15米,这比一个标准的足球场还要大。 秦陵地宫所在的这一区域的水位仅有16米,而地宫却深达35米,因为秦始皇当时设计了阻排水渠,所以地宫内部探测完好。如果现在开采不当,地宫很有有可能会被淹没。 第三、地宫内部有大量水银,开采陵墓,这些水银必定挥发,所以水银的后期处理也是一个大难题。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始皇陵的收入问题,现在秦始皇陵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参观,所以每年的创收达到了10亿人民币以上。如果发掘秦始皇陵,那么必然会选择封禁陵园,游客也会因此锐减。大量的陵墓工作人员因此失业,整个秦陵的产业也会因此消失 |